c
业内*人士建议,地区在保护棉农利益的同时,也应**相应的政策支持棉纺中下游中小企业的发展。在喀什做了9年棉花生意的杜淑青,去年以近30000元的价格收进几万吨皮棉,到今年初还压了两万吨,没办法只好割肉出手。 业内*人士建议,地区在保护棉农利益的同时,也应**相应的政策支持棉纺中下游中小企业的发展。同时,新疆应尽快改变主要靠销皮棉和棉纱的方式,从纺织产业的低端向中端和高端转变,真正实现将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。 2010年,棉花市场价格发烧,给棉农、棉商、棉市带来了**的冲击。而今年棉花收购尚未开秤,但地区收储指导价格已远远低于去年。 在新疆,起起落落的棉价会对棉农产生什么影响?对棉产区的纺织企业又造成什么样的冲击?记者来到新疆棉花主产区之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八师,深入团场连队进行采访。 棉农心存忐忑 在石河子总场泉水地五连,几位种棉大户聊起去年疯狂的棉价,心情复杂。 五连职工陈宗英,去年种了420多亩棉花,单产达到400多公斤,收购时,以每公斤10.3元的价格出手,扣除成本等,净赚60多万元。她说,种了大半辈子棉花,想都没想过一下能挣这么多钱。 陈宗英形容:“那时每天看着上涨的棉价,心直跳,真不敢相信棉价能冲到13元一公斤。”虽然最后按年初签订的收购合同,参照市场价格以每公斤10.3元卖给了团里,多少吃了点亏,但就这样她已经非常开心了。 可钱装到口袋后,细细一想,这样的价格对今后的生产并不是一件好事。 郭骏志去年种了400多亩,因为单产高,仅棉花收入一项,就挣了80余万。但他在高兴之余,也为今后棉花市场担忧。他说,去年的**,让种植成本跟着一起涨,水涨船高,特别是劳务成本,上去了就下不来了。“去年劳力价格较高时,每小时9元钱,而今年已经涨到了每小时14元。” 泉水地五连连长杨兵介绍说,五连有正播面积7217亩,近几年来基本上都种的是棉花,去年全连总产籽棉达到2900吨,平均单产380公斤,全连有职工92名,仅植棉职均收入达到9万元,较往年高出一倍还多。 杨兵认为,从棉农角度,当然是棉价越高越好,但从市场长期健康角度看,去年的棉价是过高了。从2003年的高位7.4元/公斤―8元/公斤,到2008年棉花4.8元/公斤,这样的大起大落,如果仅凭棉农的力量,根本无法抵御市场风险。 棉企处境不一 相比棉农,石河子的纺织企业却显得平静很多。 近年来,国内纺织企业如雄峰、华芳、华孚、如意、弘生、爱立泽等纷纷落户石河子经济开发区,其棉纺生产规模达到年200万锭左右。这其中,雄峰集团在石河子投资的天盛纺织有限公司生产规模就达到125万锭。 该公司采供部副主任李永胜介绍说,天盛100多万锭的生产规模,一年消化棉花达到10万吨以上,是石河子用棉量较大的企业,石河子垦区全年产棉35万吨,仅天盛就消耗1/3。 但这些年来,企业基本上没有仓储棉花,不管是去年的高位,还是以前的低位。其原因,一是企业身在产棉大区,供应基本**;二是仓储棉会造成棉花品质下降;当然较重要的一点是石河子在原棉**机制上采取了一些政策,由当地较大的棉花经营公司银力集团与用棉企业签订供棉合同,使企业避免棉价波动造成的冲击。 李永胜以去年为例,在棉价被炒到每吨近30000元时,银力集团给天盛的棉价为每吨24900元到25300元。 兵团农二师永兴公司是农二师主要收购经营棉花的公司。该公司党委书记周逸介绍说,去年农二师垦区棉花总产4万余吨,基本被公司收购。公司以每吨26000元的价格从棉农手中收购,加了一点手续费后以26000多元的价格卖给企业。